据财政部近期消息,因欧盟限制中国企业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中方决定在政府采购中对部分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这一事件使得中欧贸易关系再次成为焦点,也促使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对华态度出现转变。
马克龙(资料图)
面对欧盟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发难,中国迅速采取反制措施。2025年7月4日,商务部公布最终裁定,认定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存在倾销,国内相关白兰地产业受到实质损害威胁。自7月5日起,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相关白兰地征收反倾销税,倾销幅度在27.7%-34.9%。法国作为白兰地的主要生产国,产业遭受冲击。法国白兰地长期依赖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的广阔需求为法国相关企业带来巨大利润。反倾销税的征收使法国白兰地在中国市场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在医疗器械领域,2025年6月20日,欧盟委员会出台措施,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参与其医疗器械公共采购。欧盟声称是为了激励中国停止对欧盟公司和欧盟制造的医疗器械的歧视,然而这一理由站不住脚。此前中方已多次表达愿通过磋商解决分歧的意愿,但欧方不顾中方善意,执意为之。作为回应,7月6日,财政部决定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部分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
马克龙(资料图)
在贸易争端初期,法国在欧盟内部积极推动对华限制措施。法国财政部长曾呼吁对中国进口产品设置更广泛的限制,反映出法国政府在贸易问题上对华的强硬态度。这种态度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法国希望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在电动汽车、医疗器械等领域,法国企业面临来自中国企业的激烈竞争;另一方面,在欧盟整体对华政策框架下,法国试图通过强硬立场彰显其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
然而,随着中方一系列对等反制措施的实施,马克龙的态度出现明显转变。近期有消息传出,马克龙希望亲自前往北京,与中方就双边关系和贸易问题展开深入对话。这一态度转变背后有着深刻原因。经济利益是首要考量,中国是法国重要的贸易伙伴,法国众多企业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商业利益。以空客为例,中国是其重要的飞机采购市场,大量订单为法国航空产业提供强大支持。
马克龙若访华,将为中法关系带来新契机,尤其是在经贸领域。双方有望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在航空航天领域,空客与中国商飞的合作可能进一步深化,在技术研发、零部件生产、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中国庞大的航空市场需求为双方合作提供广阔空间,通过合作可提升双方在全球航空市场的竞争力。在新能源领域,中法企业可在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研发、充电桩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法国在能源技术研发上有一定基础,中国则在新能源产业规模和应用场景上具备优势,双方合作能够推动新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农业领域,法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颇受欢迎,双方可在农产品质量标准互认、农业技术交流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农产品贸易增长,丰富中国消费者的选择。
马克龙(资料图)
尽管中法合作前景广阔,但也面临挑战。欧盟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是一大障碍,欧盟整体贸易政策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随时调整,这给中法企业合作带来潜在风险。法国国内部分势力可能出于保护主义等目的,对中法合作设置障碍,如在投资审查、市场准入等方面采取歧视性措施。中法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还需应对文化差异、法律法规不同等问题,以确保合作顺利进行。
中欧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经济体,合作远大于对抗。希望欧盟能够正视中方合理诉求,摒弃贸易保护主义,通过平等对话与协商解决分歧,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