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FQH098,抵住!鄂FLP163,砸窗!”
7月5日,襄阳城区街道发生惊心动魄一幕。一辆私家车在行驶中司机突发昏迷,车辆失控追尾电力抢修车。危急时刻,鄂FQH098电力抢修车司机潘祥耀拉紧手刹,以车为盾,死死抵住后车;路过的鄂FLP163公交车司机葛菲带头砸窗救人,成功将被困司机和孩子救出,整个救援过程不到两分钟。这短短两分钟,凝聚着襄阳人刻在骨子里的侠义精神,也展现着这座侠义之城的温度与力量。
侠义精神,并不只是金庸笔下的虚构,它在襄阳2800多年的历史中,早已成为城市最深层的底蕴。从三国羊祜保境安民,到东晋韩夫人筑城保襄阳;从岳飞抵御金兵收复襄阳,到南宋张顺张贵勇援襄阳,襄阳这座城市,始终与“侠义”二字紧密相连。这些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不仅是襄阳城市的文脉,更是侠义精神的文化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襄阳人。
满怀侠义的襄阳人,让侠义精神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无论是“救人最要紧”的大学生朱伟,为救人退掉12张火车票提前结束“五岳之旅”,还是不在乎“多双筷子”的陈小峰,将流浪汉带回家照顾12年并帮其寻亲,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平凡的善举和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侠义的内涵。他们是生活中的普通人,却在他人需要帮助时,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与美好。而此次鄂FQH098与鄂FLP163的惊险救援,更是将这种侠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仅挽救了生命、阻止了更危险的事故发生,更为襄阳增添了温暖友爱的人文情怀。
回看襄阳人的侠义之举,与多方的共同努力密切相关。譬如,襄阳将见义勇为写进《襄阳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鼓励市民见义勇为,出台《襄阳市见义勇为奖励保护办法》,为见义勇为人员解除后顾之忧;借助多元化宣传形式,全面展示平凡善举和感人故事,形成人人崇尚侠义、个个践行爱心的良好社会风尚。正是这些政策的引导和社会氛围的营造,让侠义精神在襄阳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有情有义襄阳城,重情重义襄阳人。“单拐粥嫂”方丹、“视乘客为亲人”熊会萍、“襄阳好人”郭帮军……无数个襄阳故事感人肺腑,无数个襄阳人名熠熠生辉。当越来越多的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当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挺身而出,一点一滴的凡人之举,终会让襄阳的侠义之光永远闪耀,成为襄阳城市发展的精神火炬。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周钰婷(湖北襄阳)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