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范佳
7月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山东省道德模范系列记者见面会,邀请3位道德模范代表讲述先进事迹和感人故事。
“对于我来说,救人是一种本能,我觉得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如果有人需要,无论风浪再大,我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见面会上,第九届山东省道德模范、青岛市城阳区河套街道山角社区渔民刘世瑜的话语质朴又令人动容。
59岁的刘世瑜生在海边,长在海边,靠打渔为生将近40年。2021年9月5日,因为海上风力大,危险系数高,刘世瑜驾驶渔船返航,途中收到另一艘渔船的求救信息,他赶紧联系附近的渔船一起前去救援。
“那天的风浪实在是太大了,距离出事渔船原本30分钟的航程,行驶了将近一个小时。当时遇险船已经看不见了,只剩在波涛中漂浮的一艘小救生筏,遇险人员都在上面,随时可能被海浪掀翻。我们抛出救援缆绳,合力将遇险船员一个接一个救起,整个救援过程持续了2个小时,才终于把7名遇险船员救了上来。”刘世瑜说。
其实,这不是刘世瑜第一次在海上遇到这种情况,2003年冬天,他和同伴就曾在9级大风中救起过10名外地船员。同样很惊险,刘世瑜和同伴刚把最后一个人救上来,遇险船只就被海水完全吞没了。
谈到救人的壮举,刘世瑜称是“本能”,他说,海上谋生的人都知道,风浪无情人有情。收到求救信号的时候,根本顾不上害怕,脑子里就一个念头——救人。
“当船长的,守护生命是天职,靠海吃饭,谁遇险都得帮一把。再说,茫茫大海上,我们就是彼此唯一的依靠。就像老一辈常说的‘船帮船,人帮人,出了海就是一家人’。”
面对“英雄”的称号,刘世瑜说这个称号太重了,他就是个普通渔民。“在青岛城阳,每一位渔民都有着这种担当和魄力,两次救援,我的船员都是毫不犹豫跟着我冲进风浪里,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勇气,是青岛渔民血脉里的团结劲儿——看到遇险船,附近渔船没有不拼命的。我们渔民有句老话,‘救人是本分,不救亏良心’,要是非说‘英雄’,我觉得所有在危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都是真英雄。”刘世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