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婧 谢慧敏 通讯员 蒋秋雨 曾琼慧 实习生 王奕心 李弘婕
“放眼全国,推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武汉最具有竞争优势。”
7月4日,台湾周海峡两岸(武汉)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交流会上,海峡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台方牵头人杜紫军说。
现场,两岸(武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在武汉经开区揭牌,并发布示范基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根据计划,示范基地将以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为主线,通过共建“汉台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台企智能化改造专项服务机制,支持台资企业参与武汉约3400公里开放测试道路场景化应用,设立汉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基金等,进入全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方阵,2035年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
“武汉经开区是全国最大的5G车路协同自动驾驶示范区和‘双智’协同发展试点核心区,拥有全产业链平台和开放生态,这为两岸合作提供了理想实践地。”杜紫军说。
被誉为“中国车谷”的武汉经开区,一直是台资企业投资兴业的热土,20多家台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此落户,生产总值超80亿元。
“当前,汉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合作以技术互补、场景驱动、平台赋能为核心,形成‘整车龙头牵引+台资补链强基’的协同发展格局。”海峡两岸企业家峰会两岸新能源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专项工作组陆方牵头人苏波说,示范基地将进一步深化两岸合作,充分发挥两地的差异化优势,实现互补双赢。
以台湾周活动为桥梁,两岸汽车产业合作成果丰硕。2023年,“海峡两岸(武汉)车辆技术创新联盟”在台湾周武汉经开区专场活动上揭牌。如今,联盟会员已超100家,促成东风集团与台达集团、纬创软件等台资企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