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通讯员于航、龚柳颖)从武汉光谷高新大道一路向东,穿过短咀里湖大桥的“无限之门”,便来到我省首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鄂州葛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鄂州葛店国家经开区成立于1990年,占地96平方公里,2012年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2023年在全国230家国家级经开区中综合排名第34位、湖北省第2位。目前,这里已形成光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商务等五大产业集群,有“中国药谷”“中国商谷”“中部最大电商示范基地”等称号。
短咀里湖大桥的“无限之门” 。湖北日报记者薛婷 摄
从上游关键材料的突破,到中游核心器件的封装,再到下游智能终端的应用,还有激光等“光”技术的广泛赋能,中国光谷正携手葛店国家经开区,共同绘制一幅世界级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宏伟蓝图:这里不仅是光谷科创大走廊的重要节点,更是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试验田”与“策源地”,正在上演“追光逐链、聚材成芯、智造未来”的精彩篇章。
链动光谷 聚材成“芯”
构筑协同共生的产业基石
产业的繁盛,离不开坚实的根基。
葛店光电子信息产业的崛起,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深深植根于与武汉光谷的紧密协同,以及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精准卡位与深耕细作。
面对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和国内对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在“光芯屏端网”这一国家级战略中,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有效承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实现错位发展与价值链提升,是葛店面临的时代考题。
省委、省政府寄予厚望,要求鄂州加快建设武汉都市圈协同发展重要功能区;鄂州市委亦明确指出,要着力推动创新一体化,加快建设光谷科创大走廊鄂州功能区。
葛店,作为这场协同发展大戏的“桥头堡”,其使命不言而喻——不仅要成为物理空间的承载地,更要成为创新要素的活跃区、产业生态的培育场。眼下,这里已形成“共同研发 一并转化”的武鄂协同发展产业格局。
光电子信息产业园。湖北日报记者薛婷 摄
光电子产业的链条漫长且精密,葛店深谙“得材料者得先机”的道理。在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武汉尚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落户,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这家拥有近200项发明专利、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OLED材料及相关工艺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长期以来的技术垄断。
“我们的材料,能让柔性屏、折叠屏的显示效果更佳,应用更广。”技术总监庄少卿的话语中透露着自信。尚赛光电不仅为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国内巨头供货,还融入了三星、LG等国际知名企业的供应链,成为葛店在上游关键材料领域嵌入全球产业链的一张亮眼名片。
目光转向光通信领域的核心——光芯片。
自2015年扎根葛店以来,湖北光安伦芯片有限公司历经磨砺,已从最初生产低端芯片,成长为国内光芯片领域的头部企业之一。通过与南京大学等顶尖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以及投入近3亿元引进先进设备,光安伦在高速光芯片、集成芯片、传感芯片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其产品成功打入中兴、华为、爱立信等全球通信设备巨头的供应链。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国际一流的光芯片及器件供应商。”这不仅是光安伦的雄心,也折射出葛店在光电子“核芯”环节的战略雄心。
芯映光电厂区。通讯员 供图
如果说材料与芯片是“基石”,那么封装则是连接“芯”与“屏”的关键桥梁。
在这一环节,葛店同样布局深远。投资80亿元、占地312亩的湖北芯映光电有限公司,作为湖北首家LED芯片封装企业,其10万级无尘车间内,自动化产线高速运转。
凭借MiP(巨量转移封装)、RFN(高鲁棒性扁平化无引脚封装)、BUF(黑色底填)三大核心技术,芯映光电不仅解决了Mini/Micro LED芯片巨量转移的效率与成本难题,更使其产品在显示效果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们的灯珠点亮了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央视春晚,还走向了巴黎奥运会的舞台。”副总经理王建华言语中满是自豪。芯映光电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本身,更在于其精准对接了下游应用市场的需求,成为链接上游三安光电与下游光谷的华星光电、天马微电子等企业的枢纽。
与芯映光电形成“双子星”格局的,是湖北瑞华光电有限公司。作为上市公司瑞丰光电的全资子公司,瑞华光电新建的205亩产业园已投入使用,其主打的Mini LED背光封装技术,以接近OLED的显示效果和更低的成本,在市场上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我们每年将销售额的15%投入研发,产品良率高达99.5%以上。”公司相关负责人邹淼波透露,瑞华光电正积极布局Mini/Micro LED及AI感测器件领域,紧跟行业发展脉搏。
三安光电、尚赛光电、光安伦、芯映光电、瑞华光电……这些名字串联起来,勾勒出葛店光电子信息产业从上游材料、芯片研发,到中游封装测试,再到支撑下游显示面板、智能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雏形。
三安光电生产车间。湖北日报记者薛婷 摄
据统计,2024年葛店国家经开区光电子信息产业产值61.6亿元,税收0.62亿元,工业产值占全区工业产值比重为9.86%。“你重‘屏’,我重‘芯’。我们与光谷错位布局、联动发展。”葛店国家经开区经发局副局长石浩一语道破了葛店的策略核心。
这种短距离、高效率的产业链闭环,使得武鄂地区的光电显示产业实现了“1+1>2”的共赢局面,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也因此成功入选湖北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激光劲舞 智造引擎
点亮高端装备的“葛店光芒”
激光,被誉为“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其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正深刻改变着现代工业的面貌。
作为“光”应用的另一重要分支,激光则为葛店的“智造”梦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这里,以华工法利莱为龙头的激光智能装备集群,不仅自身实力强劲,更带动了整个区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华工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球激光智能装备领域都掷地有声。作为华工激光在葛店的重要布局,他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二家以高功率激光智能装备为核心、全产业链布局的系统方案提供商。
走进其生产车间,白光闪烁间,厚达30-40公分的钢板应声而断——这并非科幻场景,而是其大幅面坡口厚板激光切割智能装备的日常作业。这款主要用于船舶制造的“大国重器”,凭借其超强切割能力,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并助力华工法利莱成功摘得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桂冠,实现了鄂州市在该领域的零的突破。
华工法利莱车间。湖北日报记者薛婷 摄
华工法利莱的实力远不止于切割。在激光焊接领域,其打造的汽车顶盖激光焊接自动化生产线,通过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有效解决了薄板大尺寸件易变形的行业难题。
更令人惊叹的是,其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白车身激光焊装自动化产线,能在短短42.5秒内完成一台白车身的焊接,效率之高、精度之准,令人瞩目。相较于传统电阻焊,激光焊接还能显著降低单车成本。
凭借这些核心技术,华工法利莱已与全球50余家主流车企深度合作,下线车型超300种,其白车身激光焊装自动化产线国内市占率稳居第一。
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对精度和可靠性要求极高的领域,华工法利莱同样展现出强大的技术实力。其自主研发的三维五轴激光智能装备,核心部件及关键技术已实现100%国产化,成功突破了复杂曲面金属部件加工的难题。
不仅如此,其提供的3D打印服务,能够胜任“内空面”“变螺旋”等传统工艺难以实现的特殊结构制造,真正实现了从设计、材料到生产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华工法利莱三维五轴激光切割装备。湖北日报记者薛婷 摄
这一切成就的背后,是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
华工法利莱每年将不低于销售收入8%的资金投入研发,拥有1.5万多平方米的研发中试基地,并在海外设立3个研发中心。依托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建的激光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累计创造了60余项国内行业“第一”,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殊荣。自主研发的41项核心单元技术,有效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并在高端设备上实现批量应用。
“一花引来百花开”。以华工法利莱为核心,葛店国家经开区的激光产业生态日益繁荣。十年来,围绕其激光设备的生产需求,已有20多家核心供应商选择在葛店布局,涵盖机械加工、钣金加工、大件焊接、龙门加工等多个环节,形成了一个紧密协作、高效运转的外协供应链体系,年产生经济效益达数亿元。
这种就近配套的模式,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响应速度,更促进了区域内相关企业技术水平的共同提升。
华工法利莱。通讯员 供图
华工法利莱的“磁吸效应”,是葛店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如今,包括逸飞激光(其“锂离子电池密封钉多工位智能焊接装备”项目通过“揭榜挂帅”与华科大团队合作攻关)、科贝激光等在内,葛店已聚集了160多家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年产值达142亿元。
2024年12月,葛店国家经开区激光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更是成为全市首家被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其产业链完整度、创新能力和公共服务体系均得到高度认可。
这束强劲的“激光”,不仅照亮了葛店自身的产业版图,也为整个鄂州乃至武汉都市圈的制造业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智造引擎”。
集群成势 园区筑梦
擘画泛半导体时代的未来图景
当光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骨架日益清晰,激光智能装备集群的引擎轰鸣作响,葛店并未满足于现状。
面向未来,特别是呼应武汉都市圈建设的宏伟蓝图和全球泛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澎湃浪潮,葛店国家经开区正以更大的魄力、更实的举措,加速构建功能完善的产业承载平台,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擘画着一个更高能级、更具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新图景。
物理空间的承载能力,是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前提。葛店深谙此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高标准产业园区的建设。其中,备受瞩目的泛半导体产业研发中心及生产基地项目(简称“泛半导体产业园”)已于今年二季度正式动工。
该项目占地183亩,总建筑面积17.8万平方米。它不仅仅是一个产业园区,更是葛店国家经开区深度融入“光芯屏端网”万亿级产业集群、服务光谷龙头企业及其上下游供应链、与东湖高新区协同打造世界级泛半导体产业集群的关键落子。
泛半导体产业园施工现场。通讯员 供图
泛半导体产业园的设计理念颇具前瞻性。它旨在打造华中地区“研发-中试-量产-配套”一体化的现代化半导体显示产业集聚区。园区规划了标准化厂房、研发办公楼、生活服务区等完善的配套设施。
特别是在厂房设计上,创新采用了“弹性空间”理念,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可分可合”,能够灵活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入驻需求。这种“基金+园区+配套”的开发模式,将为入园企业提供从资金支持到物理空间再到服务配套的全方位保障。
优质的硬件设施需要匹配一流的“软环境”。葛店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创新活力方面持续发力,努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葛店风光。通讯员 供图
政策“组合拳”精准发力。出台《葛店国家经开区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办法》,在重点研发、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活动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实施《鄂州市加快未来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前瞻布局6G、人工智能、AI+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在财税、金融、人才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创新机制激发活力。灵活运用“赛马制”“揭榜挂帅”等项目生成机制。逸飞激光的技术难题通过“揭榜挂帅”成功对接华科大专家团队。“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这些机制有效促进了技术供需对接,加速了科研成果的本地转化。
人才高地加速构筑。常态化举办“人才周”活动,实施“333高层次人才计划”“梧桐计划”,已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60个。离岸科创中心的设立,更是创新了柔性引才模式。
大健康产业园。通讯员 供图
知识产权保驾护航。深化知识产权服务,鄂州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和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位居全省第三,获评“2023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示范城市”,为企业创新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
平台搭建促进交流。承办“湖北省百强高企市州行”鄂州首发活动,举办科技成果拍卖会、投融资路演,建设鄂州市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已入驻1107家企业,完成202项供需对接),为企业链接资源、拓展市场、寻求合作搭建了广阔舞台。
持续的投入与精心的培育,换来了葛店乃至鄂州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累累硕果。2024年,葛店国家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14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67家,科创新物种企业37家。各层级创新平台81家,2024年激光智能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成为全市首家被省科技厅认定的省级创新型产业集群。目前,各层级孵化平台13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平台1家,省级孵化平台3家,形成了国家—省—市梯次孵化体系。
中建智能建造产业园。通讯员 供图
在鄂州葛店国家经开区这片热土上,创新主体的梯队已然形成: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1家(占全市73.3%),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1家(占全市43%),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5家(占全市54.3%)。
除了光电子信息和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支柱外,以容百锂电、南都新能源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人福药业、唯森制药等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集群也蓬勃发展,共同构成了葛店多元而聚焦的现代产业体系。
6月22日,“葛创汇”创新创业品牌发布会暨首场活动(光电子信息专场)在葛店经开区举行。在光电子信息专场活动中,6个路演项目及团队依次展示。50家风投及金融机构代表,携手近190家科技企业、高校创业团队与园区代表,就项目投资意向及落地支持政策进行深度交流对接。
“葛创汇”致力于为高校与社会、创业项目与资本搭建对接桥梁,成为无数创业者和投资人企业家交流学习、洽谈投资的重要载体。“葛创汇”品牌的诞生,标志着鄂州在构建高水平创新创业生态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未来葛店经开区将接续举办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领域专项活动,构建起“品牌亮、氛围活、产业强、金融动”四位一体价值体系,真正让“葛创汇”成为鄂州科技创新的“金字招牌”。
放眼未来,葛店国家经开区正以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武鄂同城化发展“桥头堡”、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武汉新城副中心的精准定位,奋力向前。
随着武汉地铁11号线直达葛店南站,“半小时产业圈”效应持续放大;花湖国际机场的辐射带动,更让“葛店智造”通达全国、联通全球的路径日益便捷。
【手记】光之所向 势不可挡
从昔日的省级开发区到如今的国家级经开区、武汉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葛店的发展轨迹,深刻诠释了“追光而行,向新而生”的内涵。这束“光”,既是物理世界的光电子、激光之光,更是战略视野的前瞻之光、科技创新的智慧之光、协同发展的融合之光。
我们看到,葛店国家经开区并非简单地复制或承接,而是在深度融入光谷科创大走廊的过程中,找准了自己的生态位,锻造了自己的“独门绝技”。无论是尚赛光电在OLED材料上的国产替代,还是华工法利莱在激光智能装备上的全球领跑,亦或是芯映光电在先进封装技术上的锐意创新,它们都展现了葛店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链关键节点上的突破与担当。
我们更看到,一个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正在葛店国家经开区加速形成。从离岸科创中心的“双向奔赴”,到“赛马”“揭榜”的机制创新,再到产业基金、人才政策、专业园区的“组合拳”,葛店正努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能让创新种子生根发芽、让产业大树枝繁叶茂的“热带雨林”。
未来已来,势不可挡。随着泛半导体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加速推进,随着与光谷协同的日益深化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培育,我们有理由相信,葛店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将在“光”的指引下,继续书写产业跃迁的传奇,为武汉都市圈的协同发展,为湖北建设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出更加澎湃的“葛店力量”。